钻精研微 助盛世繁华
——记永利欢乐娱人城老教授王世华
指导教师:永利欢乐娱人城徐娜
作者:永利欢乐娱人城 2017级本科生 吕振华
“人的一生什么困难,苦辣酸甜都会遇到的,但克服困难,坚持下去,以国家的利益为重,我们便能做好。”在永利欢乐娱人城会议室内,刚刚颁发完“奖学奖教基金”的王世华老师将这朴实真切的教诲娓娓道来。王世华老师出生于1933年,中共党员。1955年永利欢乐娱人城化学系毕业,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化学博士,永利欢乐娱人城无机化学方向教授,先后开设稀有元素化学、高等无机化学、无机物研究方法、无机固体化学导论等课程。主要从事固体化学的研究工作,编著《低价稀土碘化物的固体化学》。杏坛执教数十载,培养了二十名研究生,为中国固体材料化学方向输送了一大批人才。
回顾王世华老师的前半生,从满怀赤子之心学习报国,到深入基层改造农业;从身赴异国钻研学术,到回国白手起家开展科研。时间留在王老师身上的精神烙印是纵使路上荆棘重重,亦能披荆斩棘的勇气;是无私奉献,为党为国的信念。这些精神值得代代相传!
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
王世华老师年少时,国家正处于半殖民地、半封建社会,正是中华民族内忧外患,艰难抗争的时代。年少的她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当时国人的欺凌与压迫,因此在心里埋下了努力学习、建设国家的种子。作为家里最小的妹妹,她在兄弟姐妹们的照顾下顺利成长,当时年幼的她对学习的意义并不清楚。
“直到解放以后,有了党的教育,我才逐步意识到只有好好地学习,才能够在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”自从新中国成立,党的教育深入到王世华老师的内心,她逐渐地探寻到学习的意义便是报效祖国。于是勤奋刻苦的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永利欢乐娱人城化学系。
当问及为什么选择化学作为自己的专业时,诚恳的回答又一次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。她说:“我的高中化学老师是一位专业知识与爱国情怀并具的好老师,他告诉我们,化学能为社会主义建设、能为国家做出很多贡献,所以我就选择了化学。”
习总书记说:“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”,当身处人生的十字路口时,能否为了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去选择自己努力的方向,体现了一个人的全局观与爱国情。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”,王世华老师便是这样一位“以天下为己任”的同志。
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
王世华老师的大学阶段过得是十分充裕。她翻阅文献,钻研知识;锻炼身体,报效祖国;思想先进,积极向党组织靠拢。她特别强调:“学习不应当局限于书本,而是应该在这过程中学会自己查阅资料,加深对于科学问题的认识,学会自主学习”。毕业那年,她曾申请留学苏联,以求提高自身知识水平,但无奈被拒,于是她便留校从事无机化学的助教。
1956年,国家大力开展农业合作化,学校派遣王世华老师深入基层帮助农民开展工作。她在农村工作期间,与大家同时同地同劳动,与广大农民群众一起工作。工作期间,她意识到,要实现国家的发展,首先要改造人的思想。回校后,她又遇到了改变她人生的一次大机遇。她拼命地一边学习一边工作,最终拿到了留学苏联的机会,实现了当年未能实现的愿望。
在莫斯科大学留学期间,王世华老师经历了许多困难。由于本科教育期间,王世华老师未接触过科研工作,而莫斯科大学的研究主要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,这对于她而言无疑是一个大的挑战。另外,语言不够精通也让她较为苦恼。除此之外,在研究固体材料化学时,这对于王老师而言,是一个全新的方向,无论是合成方法还是结构测试,她都得从头学起。虽然条件艰苦,但功夫不负有心人,她逐渐地熟悉并掌握了科研的能力,并在铀和钒元素的固体化学领域做出了突出的成果。但王世华老师面对的困难还远远不止这些。王老师曾因中苏关系紧张,被迫回国;局势缓和后,重返苏联,却发现之前做的实验已被收走,又得重新开始。
在王世华老师对科研的探索过程中,她的困难是我们难以体会的。但当问及如何坚持下来时,她的回答里又是“国家”二字。当理想与信念占据心中主导地位,当初心与使命不被遗忘,无论如何风吹雨打,有坚定信念的人,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说结合起来的人,自然能佁然不动,承受考验。
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
1962年,王世华老师学成归国,此时国内科学界百废待兴。回国初期,虽然她有心从事科研,但无奈于国内设备落后,难以开展。纵使条件艰苦,她还开展了放射性元素生产过程中的污水分离、成立无机化学实验室等相关工作。
白手起家的王世华老师,没有独立的科研实验室,缺少手套箱等真空设备,开展科研工作起来总是束手束脚。直到1978年,科学的春天到来。王世华老师参加了全国性的科学家大会,在多位科学家的建议下,王世华老师选择了稀土元素的研究方向。当时这个方向仅有两位老师,另一位老师还因为身体原因难以身体力行,开展研究十分困难。但王世华老师没有被困难吓倒,相反地,她还选择了变价稀土化合物这个更加困难,更加高深的研究课题。
变价稀土化合物的研究需要高真空度的结晶环境,但当时的实验条件达不到。王世华老师课题组利用液氮和液氧结合的方法,实现了高真空度的实验环境。利用高真空度的条件,创新地运用一锅法制备出了二价的钐,该方法为世界首创。凭借着这项出色的工作,王世华老师受到了业界人士的广泛认可,也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大力支持。
无论是变价稀土化合物,还是钐碘铯发光化合物,年近耄耋的老人谈起以往的科研工作时,依然是思路清晰,侃侃而谈。历经风雨,彩虹初现。以天下为己任的王老师,与国家一起迎来了新的春天。
“劝君莫惜金缕衣,劝君惜取少年时”
当谈到给我们年轻人的建议时,她不忘提及“国家”、“自信”两词。王老师的科研生涯中,曾经与丈夫孩子一别十二年,两位老先生分居两地,都是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添砖加瓦,这份无私的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。她认为,学习与科研都应该为了国家的发展,为了人民的需要。除此之外,她还特地提醒我们年轻一代在追寻知识的过程中,要戒骄戒躁,不要盲目从外。要对党和国家充满信心,要踏踏实实地跟着老师学知识,长本领。
除了“国家”与“自信”二词,王世华老师还经常提到这两个字,那便是“坚持”。“古之立大事者,不唯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”,王世华老师无论是在求学期间,还是开展科研工作期间都遇到了许多困难,但她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态度,最终使她成为了固体材料化学领域的专家。遇困难不言放弃,守初心方得始终!
年至耄耋的王世华老师,在传递给年轻人宝贵的精神财富的同时,也无私地捐出了她个人的积蓄100万,成立了“王世华奖学奖教基金”,奖励在固体材料化学方向做出贡献的教师与学生。王世华老师曾提及她捐赠的初衷:“我的成长离不开党和学校的培养、社会的关心支持,作为一名党员,我愿意回报社会,支持学校建设。现在正是年轻人大展宏图的好时候,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固体材料化学的研究,取得好的成果。”